(一)概况

  天津大学建筑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融通科学与人文素养,具备宽厚理论基础、开拓创新精神和完备实践能力的建筑行业领军人才,以及具有学术创新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建筑学科高层次研究人才;在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中国建筑历史与亚博体育保护研究、可持续建成环境等方面蜚声国际,是中国建筑教育界领军院校之一。建筑学科的教师队伍具有创新与团队协作精神,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国际合作和设计实践方面均取得卓越的成就,师均科学研究基金与成果在中国建筑院校名列前茅。建筑学科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建筑职业修养,在国内外举办的各项赛事中屡折桂冠、成绩在国内院校当中名列前茅,获得社会同行的广泛认可与赞誉。在国际合作研究与教学层面,我们建立了广泛的合作网络,与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学术机构实现了深度合作,拓展了师生的学术视野,并在海外享有盛誉。

(二)发展历程

天津大学建筑系的历史可上溯至1937年创建的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建筑系之一。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组建天津大学建筑工程系,1954年成立天津大学建筑系。1997年在原建筑系的基础上成立了亚博体育。1991年首批以优秀级通过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所授学位受国际承认。2007年,成为国家首批建筑学一级重点学科。2011年建筑学专业被授予国家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天津大学建筑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学术型和专业型)和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及理论和建筑技术科学专业。

  八十余年来,众多著名建筑学家、著名建筑教育家执教天津大学建筑系。建国以前有中国第一部中文西洋建筑史教材编著者沈理源先生、人民大会堂等重要建筑主持建筑师的著名建筑学家张镈先生,建国后,徐中先生曾长期担任系主任,著名建筑史学家、原中国营造学社会员卢绳先生、中国建筑史教育开创者之一冯建逵先生、中国城市规划的开拓者沈玉麟先生、建筑教育家童鹤龄先生、胡德君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彭一刚先生、著名建筑家聂兰生先生、黄为隽先生、邹德侬先生、建筑技术科学领域的先驱沈天行先生、著名建筑史学家王其亨教授等,均曾长期在建筑系执教。由此,不呈空谈、严谨务实,也成为了天大建筑教育一脉相承的初心,形成了天津大学建筑系深厚的教育传统以及在国内教育界的领先地位。

(三)研究方向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设计方法论、本土建筑创新、建筑类型学、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等

可持续建成环境设计及理论:系统化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建筑生命周期评价与优化设计;生产性城市;旧城生态化改造;公交导向的城市设计等

传统聚落研究与建筑亚博体育保护:长城聚落研究、海防军事聚落研究、传统堡寨聚落研究等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建筑设计理论:健康建筑设计、住宅与人居环境、建筑使用后评估

数字设计与建造:参数化设计方法、互动建筑设计方法、智能建造、城乡建成环境的空间分析与设计方法

(四)主要成果

天津大学建筑系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输送了出大批优秀人才,担当行业领军人物。毕业生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科学院院士段进,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刘景樑、崔愷、张杰、周恺、李兴钢、郭建祥等,以及“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3人;近年,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游泳馆(水立方)、G20峰会主场馆、北京南站、冬奥速滑馆、北京大兴机场等均为天大建筑毕业生主持或作为骨干参与设计的项目。师资队伍中有首批国家级教学名师王其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获得者张颀、张玉坤、孔宇航等。

建筑系始终坚持发扬悠久传统优势,同时注重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科前沿,承担《亚博体育》以及全国注册建筑师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承担20余部国家与地方规范、标准的编制。在全国建筑院校中,亚博体育人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数目名列前茅;近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社科重大项目5项。建筑系教师直接参与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包括国家大剧院、北京奥运场馆、上海世博会、四川汶川与绵阳灾后重建等国家重大工程的决策评审和咨询,承担国家、省市、地区的各类大型重点科研项目以及各类工程设计项目,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成果转化数百项。获得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全国优秀勘察设计奖等国家级设计奖20余项,省部级100余项,亚洲建协金奖等国际奖项6项。

建筑学科为历届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课程思政名师,先后9人获得建筑教育奖,为我国建筑学科发展发挥持续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建筑学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近5年建设一流课程国家级4门、省部级8门,出版国家、省部级规划教材14本,获得全国首届优秀教材荣誉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天津市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建筑学科人才培养的“天大范式”在国内起到了引领性作用。

建筑学科拥有国家外专局资助的“低碳城市与建筑创新引智基地”,与美、英、法、荷、德、意、西班牙、澳大利亚、日、韩、新等国20余所国际一流院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并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建筑亚博体育保护、可持续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具有较强的跨学科协作保障和国际学术影响力。2023年度QS全球建筑学及建成环境类学科排名位列全球第30位,学科声誉水平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认可。

建筑学系下设三个科研团队: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团队、建筑技术科学研究团队、智能设计与建造研究团队


┃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团队

  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团队在承担本科生与研究生中外建筑史、中国古建筑测绘、文化亚博体育保护、近代工业亚博体育保护、传统营造技术、建筑文化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继承并发展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古建筑测绘课程,多门课程获得国家级、天津市市级精品课。

(一)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史学、图像学,亚博体育保护理论与实践;近代工业亚博体育研究与保护;古建筑信息采集;中外建筑文化比较等方向。

(二)主要成果:出版专著20余本,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亚博体育》、《我国城市近现代工业亚博体育保护体系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亚博体育》,同时依托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专项,编制文物建筑测绘规程。2008年获批建立文物建筑测绘研究(天津大学)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2010年获批建立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989年古建筑测绘荣获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特等奖,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古建筑测绘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中国古建筑测绘教学团队荣获国家级教学团队称号。王其亨教授2003年获教育部全国高校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建筑界唯一的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天津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并于2008年荣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中国建筑教育界最高奖)。徐苏斌教授2013年获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交叉学科著作奖)一等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奖)。2011年获得日本建筑学会奖和建筑史学会双奖,是日本建筑学界最高奖,也是第一位获该奖的外国研究者。


┃建筑技术科学研究团队

  亚博体育建筑技术科学研究团队由著名建筑物理学家沈天行教授创建于上亚博体育50年代,是我国最早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之一,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是我国首个建筑技术科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一)研究方向:以天津大学传统优势方向建筑物理为基础,以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品质、建筑节能、新能源利用、数字化分析与测试为主要内容,以健康、节能、环保、生态的综合效果为特征,目前形成了低碳城乡规划与绿色建筑设计、城市热环境与建筑节能、建筑光环境与城市照明、城市噪声控制与厅堂音质四个主要的教学和科研方向。

(二)主要成果:师资队伍涵盖了建筑技术科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以康健教授、马蕙教授领衔的建筑声学方向,以王立雄教授、党睿教授领衔的建筑光学方向,以刘刚教授、朱丽教授领衔的建筑热工和节能方向。所内教师面向国家在双碳、健康中国、亚博体育科技保护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已形成一支由国际领军人才为核心、以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教师为骨干、以一批高水平青年人才为基础的完整教研团队。

  拥有天津市建筑物理环境与生态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建筑环境与能源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可持续城市与能源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亚太经合组织(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等四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并建成有我国规模最大的全尺寸可调低碳建筑实验舱,为开展建筑技术科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高水平支撑平台。

  建筑技术科学研究团队自成立的70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解决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建设中出现的复杂科学和技术问题,承担了数十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重点课题,在该领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为政府机构、科研院所、设计企业等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主持编写了《亚博体育》等国家级规划教材、每年发表SCI高水平论文3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十余项,研究成果在多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应用,获得了住建部华夏建设科技一等奖、中国照明学会科技一等奖、中国照明学会设计一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科研和设计奖励。


┃智能设计与建造研究团队

  天大建筑构造教育研究可追溯到天大建筑系的发端,自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和天津津沽大学建筑系到天大建筑系成立,天大建筑始终非常重视对建造知识和实践的教育,52年院系调整后成立了“营造学教研室”承担有建筑构造教育教学。在新时期建筑行业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培养具有“设计-建造一体化” 在建筑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学院在原有数字化研究中心和建造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了新的智能设计与建造研究所,是承担学院智能设计与建造实践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平台。

  智能设计与建造研究团队在承担本科生与研究生新工科通识课、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与构造、建筑图形学、建筑结构选型、低能耗建筑设计实务、建筑技术与生态建筑策略等理论课程的教学同时,还负责本科三年级和四年级的数字化专题等设计课程。

(一)研究方向:引入智能设计与建造的理念与方法,依托新工科建设平台,研究方面以“设计-建造一体化”和智能技术为核心。主要聚焦在参数化设计方法、互动建筑设计方法、智能建造引导下的装配式设计、城乡建成环境的空间分析与设计方法;现代竹木结构建筑设计等方向。

(二)主要成果:智能设计与建造研究所现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讲师1人,实验员1人。教学研究人员均具有前沿理论知识、创新研发能力和建筑设计能力,而且拥有丰富的建筑设计教学经验和建造实践教学经历。获得了三项教学成果奖、双一流精品课程、数十项国际国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奖项和大学生论文竞赛奖项、十几项省部级勘察设计奖、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总冠军等奖励。

  研究团队拥有独立的“智能设计与建造实验室”,目前已有KUKA机械臂、建筑机器人、CNC数控加工中心、板材激光切割机等智能化设备;压刨、平刨、带锯、台锯等机械加工设备以及天车、叉车等多种建造搬运设备,可为“设计-建造一体化”实验和各种建造教学提供充分的硬件保障。实验室同时为建筑学院多学科参与的各项建造实践竞赛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且提出了多种新型的建筑结构形式和建造方式,在推动建造技术与教育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团队致力于改善建筑教学中实践缺失的问题,推动建筑教学体系的智能化转型,发起并完成了“Scutoid Pavilion”、“因材制宜的数字木构”、“褶皱”、“天加会议模块”、“轻木结构体验舱”等建造实践;并参与了学院组织的多学科协同、校企合作、国际联合的实践教学项目,包括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夏木塘儿童教学厨房等,通过这些建造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全过程建造素养,使学生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意识和能力,能运用工程建造的思维来设计建筑和解决社会问题。


天津大学校园建筑线上云展厅:http://www.720yun.com/vr/40f2fuf5clr